四川股票配资网站

你的位置:四川股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平台网站_正规股票配资排名 > 四川股票配资网站 > 配资炒股是什么 华州一张保存近百年的照片和三位老革命的故事_吉国_松寿_胜任

配资炒股是什么 华州一张保存近百年的照片和三位老革命的故事_吉国_松寿_胜任

发布日期:2025-04-28 21:37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配资炒股是什么 华州一张保存近百年的照片和三位老革命的故事_吉国_松寿_胜任

一张保存近百年的照片和三位老革命的故事配资炒股是什么

作者杜明科

一张拍照于1926年9月的黑白照片,至今还被完整收藏。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三位地下党员。他们是华县人:杜松寿、吉国桢和关中哲。

前左吉国桢、前右关中哲、后杜松寿

这里,我先说说这张照片获得的来历。

2021年12月初,经“华州文史荟萃”网络媒体推荐,我们的“红色后代传承基因群”进来一位叫吉胜任的红色后代群友,他是革命烈士吉国桢的侄孙。在他进群前,我先电话联系了他。

吉胜任是吉家的红色三代。我俩自我介绍,又互相介绍了各家老前辈后,吉胜任告诉我:他家珍藏了一张他爷爷吉国桢与杜松寿、关中哲的黑白照片。我一听,如获至宝,这几位老革命都是从华县(今渭南市华州区)走出的知名革命者,连我自己都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名字。我立即让吉胜任拍照通过微信发来这张照片。

展开剩余83%

这张黑白照片虽说有些褪色,但能看得清楚,并在人物旁边分别标有杜松寿、吉国桢、关中哲的名字。这三个名字倒是有些模糊,稍微可以看清。

吉胜任发来照片,在激动之余,我连续几天就用心翻阅我伯父的《杜松寿回忆录》,看其中有没有对这张照片的记载。

陕西农民运动先驱杜松寿

果然,一行字出现在我的眼前:“吉国桢同志后去上海读党办的上海大学,我去广州(文意是:去参加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——笔者注)来回都经他处。在上海见他时他正要去苏联,跟我换了衣服。几个朋友送他,合照了相。”

我分析得知:这张相片是我的伯父杜松寿1926年9月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结业返回经上海时照的。且吉国桢老前辈1932年就为革命而牺牲,这就更证明了照相时间的准确性。掐指一算,呀!这张照片已经96年了,它是革命老前辈在觉醒年代,作为地下党员,共同为人民利益而寻求真理和践行奋斗的见证!

我再次拨通了吉胜任的电话,话题就一个:你们是怎样把这张照片保存下来的?

吉国桢

原来,吉国桢老前辈早年参加革命,年轻时曾给自己的父母留下了这张照片。老革命的父母去世后,这张照片就留给了吉胜任的爷爷吉国柱(吉国桢的弟弟)。吉国柱去世后,又把照片传给吉胜任的父亲吉信堂。吉信堂1986年去世,又把照片交给妻子张米。张米去世后,又亲自把这张照片交到吉胜任手里。吉胜任知道爷爷这张照片的珍贵,他用布把照片包好,精心装在盒子里珍藏着。一张珍贵的百年老照片,经过四代人之手,就这样被传承下来。

三位老革命为什么会照这张相片呢?这其中也充满了革命的故事。

20世纪二十年代初,在华县咸林中学上学的潘自力、吉国桢、关中哲、杨慰祖、杜松寿等同学,接受了魏野畴、王复生在师生中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,他们也加入到热情宣传新思想、新文化的活动中。

1922年冬,这五位进步学生在王复生带领下,步行10多公里到华县赤水的“赤职”学校,与王尚德专门研究酝酿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,此后成立了跨县、校的进步青年团体——“赤社”,积极组织开展有关的各项活动。

王复生

在这些活动中,这些进步学生的革命友谊愈来愈深厚。

杜松寿在他的《回忆录》里这样写道:“1924年去北京前夕,在咸林中学,潘自力同志联络了4个比较接近的同学,成立了一个‘生社’,有一点像拜把弟兄的味道。这是以互相砥砺为主的。比方说不吸烟、不逛妓院、经济上互助。这几个同学是吉国桢(河南省委书记任内与他的爱人、省委宣传部长同时牺牲)、关中哲(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主任)、杨冲峪(兰州大学教授)。这些同志到北京后,生社的鼓励和勉励更需要了,更加强了,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”

杜松寿在与吉国桢的交往中,体现得更为密切。杜松寿在《回忆录》中说到这样一件事:“记得我第一次由北京回陕,路上遇见一个回陕西的农民出身的兵,不了解人家的底细,就与之同行,管吃、管宿,还管了一段火车票,结果此人拿了我的手表和其它东西跑了,好在同行之始,就问明他是富平金钓村人。于是,我与吉国桢找他索要东西。时值大雨,我们在河北(可能指的是渭河----笔者注)赤足走了几天,相互勉励说,‘十年之后(将来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)我们如果仍然能赤足雨中跋涉,那我们就没有堕落。当时想的并不像以后发生的那样急骤。”

那么,1926年这张照片是怎么形成的呢?当时,吉国桢和关中哲都在上海大学求学,吉国桢此时又要赴苏联留学,而杜松寿则在北京师范大学受中共北京北方区领导人李大钊的指派,带队到广州参加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。杜松寿结业后专门去看吉国桢、关中哲,就照了这张像。

关中哲

当时照这张相时,杜松寿21岁,吉国桢27岁,关中哲23岁。看照相的排位,吉国桢和关中哲坐在前排椅子上,杜松寿站在后排,手扶着两位大哥哥的肩膀,这也足见了他们尊长的深情。

就是照片上这三位革命老前辈,他们后来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卓越功绩。

杜松寿老前辈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返回后,农民运动做得风生水起,成为“陕西农民运动的先驱”;他做地下党工作时,曾四次蹲国民党的大牢,坚贞不屈;新中国成立后,他成为“中国语言文字革新活动家”;他是中国汉语拼音字母的研究推广,以及后来的电脑编程的重要组织者。

吉国桢老前辈在1932年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时,他英勇不屈,牺牲于国民党的屠刀下。他成为中宣部推出的500位“革命烈士”之一。近年,华州区党政和人民,在他的家乡赤水南吉村,为他建立了一座丰碑,以缅怀纪念他。

吉国桢烈士纪念碑

关中哲老前辈在20世纪20年代,他从上海大学返回陕西后,参与了党的早期革命活动。他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5年转入中共党员。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,曾为西北大学教授,甘肃省第三、五届政协委员。

图文来源:作者供稿

原文作者:杜明科

整理编辑:华州文史荟萃配资炒股是什么

发布于:天津市